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國留學 編輯:佚名
5月17日至26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施建軍率團出席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簡稱:VU)與外經貿共建商務孔子學院正式成立儀式,并赴新西蘭、阿聯酋多所高校洽談合作項目。
外經貿國際商務漢語基地主任韓紅教授、主任助理霍媛、李榮榮,校基金會葉文樓教授及國際金融學院郭敏教授隨行訪問。
回訪西悉尼大學 簽署合作備忘錄
5月18日,施建軍校長率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并與校長Barney Glover、常務副校長Nominee、Yi-Chen Lan等代表會談。施建軍校長回顧了今年3月Linda Taylor副校長來訪外經貿時,雙方就建立兩校姊妹關系及豐富合作形式等議題達成的共識,希望能與西悉尼大學合作,調動雙方優勢資源,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并表示希望能以此次訪問為契機,增進兩校間的交流、深化各個領域的合作,更好地服務于中澳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開展。會談雙方就合作舉辦學術科研活動、師資與科研人員的互換交流、優勢資源互通和合作開展科學研究項目等議題交換意見。會見的最后,兩校校長還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為兩校未來合作交流的開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框架。
與西悉尼大學洽談合作
參加VU商務孔子學院成立儀式 出席年度理事會
5月19日,正值國際商務漢語基地成立6周年之際,外經貿借VU百年校慶之際,舉行維多利亞商務孔子學院正式成立儀式。維多利亞大學商學院院長兼商務孔院澳方院長Colin Clark教授主持儀式,并致開幕詞。維大校長Peter Dawkins教授、外經貿施建軍校長、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宋昱旻先生及維多利亞州教育廳廳長Judith Grale女士先后致辭祝賀。儀式的最后,由VU校董會**George Pappas先生致閉幕詞。
成立儀式結束后,維多利亞商務孔院召開了年度孔子學院理事會,外經貿代表團全體成員參會。Colin Clark院長主持會議,孔院項目官員 Catherine LOU匯報了孔院成立以來在課程建設、文化活動及促進兩校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績。雙方探討了孔院今后的**重點及發展方向。施校長在講話中總結了近年來兩國在經濟貿易及文化教育領域里所取的顯著成績,祝賀維大利亞商務孔子學院正式成立并送上祝愿與期望。
訪問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共拓全面合作新局面
5 月23日,施建軍校長率代表團訪問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該校副校長Rob Rabel教授、副校長Frazer Allan教授、該校孔子學院秘書長(前新西蘭駐華大使)Tony Browne、商學院院長Bob Buckle教授等參加會見。施建軍校長詳細介紹了外經貿國際化的辦學特色和經貿外語類學科的科研、教學優勢,并對兩校合作的前景進行展望;維多利亞大學Rob Rabel副校長表示非常希望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并適時簽署合作協議。兩校就合作開發碩博聯合培養項目、師生互訪交流、教學及科研合作、孔子學院“三巡”活動的開展和漢語教師志愿者的派遣交流等達成合作意向。會談雙方均表示,兩校將以此次訪問為契機,發揮各自優勢、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為中新兩國經濟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訪問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與阿聯酋沙迦美國大學(簡稱:AUS)合作 助力中阿經貿關系發展
5月24日, 施建軍校長一行應邀赴阿聯酋訪問沙迦美國大學,并會見該校教務長Kevin Mitchell、藝術學院院長 Mahmoud Anabtawi、工商管理學院院長Jorg Bley、工程學院院長Leland Blank等。Kevin Mitchell教務長誠望貿大與該校在各個領域展開合作,并介紹了該校的基本情況及其多元文化繁榮的辦學特色。施建軍校長從貿大65年的發展現狀指出,對外經貿大學建校以來堅持國際化辦學特色,留學生所占比例在中國大學中名列前茅,希望兩校能共同設立中、阿雙語人才培訓互換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學生聯合培養項目,進一步拓寬兩校合作關系。利用兩校經濟商貿類專業的科研優勢,應立足各自優勢資源,開展中阿經貿關系和TPP等國際貿易規則的合作研究,共同促進中阿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訪問阿聯酋沙迦美國大學 走訪外經貿駐各地校友會 分享貿大國際化辦學成果
此次出訪期間,代表團還順訪了外經貿校友會駐悉尼、墨爾本、惠靈頓迪拜分會,參加校友會座談活動,并對各校友會的發展和校友們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祝賀。施建軍校長向校友們介紹了貿大近年來國際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并希望校友們對各地孔子學院的發展多提建議與意見,為貿大國際化發展進言進策。
代表團走訪外經貿校友會
此次訪問期間,外經貿與澳、新、阿多所合作院校就師生互換、科研合作等多領域的深層次合作達成了意向,并就如何創新校際合作模式、開拓全面合作局面等議題交換了看法。各外方會談代表一致表示將加強與貿大之間的溝通交流、發揮各自優勢、促進校際合作領域的拓寬,為各自國家對華經貿交流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