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 編輯:佚名
作為2019年蘇州海歸子女學校“華銳英才獎學金”一等獎的獲得者,方同學是一位妥妥的學霸。目前,她已經拿到帝國理工學院、華威大學、伯明翰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多所名校“生命科學”專業的錄取。
探索——生命科學的奧妙
方同學與“生命科學”的結緣,也許可以追溯到父母的年輕時代。她的父母都曾學醫,小時候身體不好,爸爸就是她的家庭醫生。不過,相對于醫學,她對“奇妙的”生命科學更感興趣,尤其對抑郁癥、躁郁癥等心理疾病背后的病理原因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她說:“我們能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層,是一系列原因導致的結果。我想要追根溯源,想要了解是大腦的哪些部分、哪些物質導致了意識上的改變。”
高二暑假,她參加了UCSD舉辦的夏校。為期一個月的學習,讓她對神經科學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再次確認了自己對于該領域的興趣。她相信,未來不論是學習生物,還是研究神經科學,都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探索之旅。
唯有喜愛,才能在重復、枯燥的實驗中發現樂趣。方同學的生物IA研究的是“葉綠素”相關課題,靈感源自“有一天,突然想吃青團”。她在實驗室種下幾十盆艾草,每天跑去給它們測葉綠素等,一個多月,樂此不疲。
探索——未來更多可能
對于“探索”的期待,引領了方同學的很多重要選擇。由于學業優異,初中畢業時,她比很多同齡人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她被本地一所知名公辦高中的“尖子班”錄取,并在暑假參加了該校的軍訓。
同時,在這個忙碌的暑假,她還參加了海歸的夏校——初高中銜接班。在夏校結束之后,一直在公辦高中和國際高中之間搖擺的她,終于做出了決定。
她說:“畢竟兩條路的區別是比較大的,因此選擇的時候必須得很慎重,要經過親身體驗和充分比較。”她分別列出兩個方向的優劣勢,并花了幾天時間來說服認為“國內路線更穩妥”的父親。
最終打動父親的,正是海歸將讓孩子“擁有更多選擇、更多探索自我的可能”這一點。
探索——文理均衡之道
大概每個熱愛閱讀的人都擁有一個如寬闊海洋般的內心世界,一個如多彩四季般的豐富靈魂。方同學從小就生活在“書海”里,家里到處都是書,“想要看哪種類型的書都能找到”,她的閱讀興趣廣泛,經常把爸爸的書拿來讀。當初之所以會對國際教育發生興趣,也是因為偶然中讀到了《大學之路》這本書。
像很多IB學生一樣,方同學是一個文理科發展非常均衡的學生。她“什么書都看”,最喜歡的文學書是吉本芭娜娜的《廚房》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她的EE論文分析的就是后者。
她還喜歡音樂和動漫,畫了一手好畫,甚至曾一度考慮過學習設計專業。
探索——更勇敢·更開闊的自己
除了有更多可支配時間留給興趣和愛好,方同學在海歸的一大收獲是自己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她曾擔任海歸最有影響力的學生社團之一“環保社”的第二屆社長,并且在老師和同學的支持下,成功地和張同學合作完成天臺蔬菜種植項目、綠色種植墻項目等落地實施。
對于自認為“有一些害羞”,“不太擅長人際交往”的方同學來說,這段經歷是成長巨大的。不管是自信心,還是溝通能力,都得到了增強。
她說:“在海歸,真的有很多展示和交流機會。說得多,也就變得沒那么害羞了。”
在TOK展覽、中文演講比賽等活動中,方同學的表現都落落大方,可圈可點。
她認為,在海歸自己**的收獲就是變得“更開放”了(open-minded):
“在這里,認識了各種不同的老師和同學,每個人的性格,甚至理念都是不同的,而且有很多機會互相交流;也接觸到了之前完全陌生的領域,比如環保、平權等;我也在幾年中,不斷進行自我探索,逐漸認識和發現自己。”
站在畢業的門檻上,方同學覺得這3年“非常圓滿”。但是“畢業”也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祝福方同學的探索之旅。不為自己設限,自有未知精彩!
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